1、节约水资源: 制药生产是用水密集型产业(如清洗、冷却、反应、纯化等),中水回用可以显著减少新鲜水的取用量,降低水资源成本。
2、减少废水排放: 直接降低了排入市政管网或环境的废水总量,减轻了污水处理厂的负担,降低排污费。
3、符合环保法规: 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(如“水十条”、排污许可证制度)对废水排放总量和浓度都有要求,中水回用是达标减排的重要手段。
4、提升企业形象: 展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承诺,提升品牌形象。
5、潜在的经济效益: 虽然初期投资较大,但长期运行中节省的水费和排污费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回报,特别是在水资源紧张或水价较高的地区。
6、增强水资源保障: 在干旱或水资源短缺时期,回用水源可以作为重要的补充水源,保障生产的连续性。
制药企业中水回用系统通常是“分质收集、分级处理、分质回用”的模式。一个典型的深度处理回用流程可能包括:
1、预处理: 格栅、调节池(均质均量)、初沉池/气浮(去除悬浮物、油脂)。
2、核心处理 (达标排放级):
生化处理:厌氧(UASB, IC等)+好氧(A/O, SBR, MBR等),去除大部分有机物和氮磷。
物化处理:混凝沉淀/气浮(进一步去除SS、胶体、部分COD)。
3、深度处理 (回用级):
多介质过滤/活性炭吸附: 去除残留SS、色度、部分有机物和异味。
膜技术 (核心):
微滤/超滤: 去除细菌、悬浮物、胶体、大分子有机物,为后续反渗透提供保护。
反渗透/纳滤: 核心脱盐和去除小分子有机物、离子(包括药物残留)、微生物的关键步骤。产水水质好,但会产生浓缩液。
高级氧化: 如臭氧氧化、芬顿氧化、光催化氧化、电化学氧化等,用于降解难生物降解有机物、破环、去除色度和消毒,提高废水可生化性或直接达到回用标准。常设置在膜前(减轻膜污染)或膜后(确保消毒和微量污染物去除)。
消毒: 紫外线、氯消毒、臭氧消毒等,确保微生物安全,是回用的必备步骤。需注意消毒副产物。
离子交换/除盐: 对水质要求极高(如锅炉补水)时可能需要。
4、回用水储存与输送: 设置回用水池,并通过专用管网输送到用水点。需注意防止二次污染(消毒维持、系统密闭性)。
5、浓缩液处理: RO/NF浓缩液通常需要进一步处理(如蒸发结晶、高级氧化、焚烧或安全处置),这是整个系统的难点之一。